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大英博物馆是否应归还文物:一场文明与权益的对话

  • 文化
  • 2025-08-04 09:23:27
  • 4629
摘要: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大英博物馆是否应该把文物归还给原属国”这一话题引发了广泛争议。从古老的埃及法老王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到中国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再到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珍贵文物,每一件藏品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在这些文物中,许多是通过...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大英博物馆是否应该把文物归还给原属国”这一话题引发了广泛争议。从古老的埃及法老王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到中国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再到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珍贵文物,每一件藏品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在这些文物中,许多是通过英国人在殖民地时期的非法盗取或交换获得。对于许多国家而言,这些文物不仅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更是他们民族情感、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因此,“归还”成为了这些国家向大英博物馆提出的诉求。

# 一、历史背景与争议焦点

19世纪初至20世纪末,是欧洲列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的时期,英国也不例外。当时,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英国人不惜采取各种非法手段夺取文物。这其中就包括了从埃及、印度、中国等国家抢掠、购买文物,并将其运往大英博物馆。这种行为在当时被普遍认为是合法的。然而,随着全球反殖民运动和文化保护意识的觉醒,对于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争议品物,“归还”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及民众的核心诉求。

# 二、历史证据与法律依据

从法理上讲,文物的所有权问题复杂且难以界定。一方面,在英国获取这些文物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非法行为;另一方面,文物在被运出原属地后即成为了公共财产的一部分,很难直接归还给原来的民族国家。然而,根据国际文化财产保护和返还公约以及各国法律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部分文物的确存在归还的可能。

例如,《1970年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国际公约》明确规定了“不当取得”的文物应当被归还其原属国;而《2015年英国文化财产法修正案》也进一步明确了国家机构持有的艺术品合法性评估标准,对于明显属于不当获取的物品,需考虑是否应予以归还。

# 三、文化交流与教育功能

大英博物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交流与教育使命。馆藏文物不仅包括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瑰宝,还展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这些文物为学者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并通过展览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因此,在归还不当获取的文物时需要慎重考量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发挥其文化传播作用。

大英博物馆是否应归还文物:一场文明与权益的对话

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维希·冯·乌贝特曾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全球文化的理解与对话”。这意味着即便部分文物具有回归原属国的价值,也应当考虑到它们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价值与功能。

大英博物馆是否应归还文物:一场文明与权益的对话

# 四、国际共识与实践

近年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推动下,许多国家达成了一致意见:尊重并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2017年4月13日,包括中国在内的48个缔约国一致同意了《关于非法流失文化财产的公约》;同年6月9日至1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大会上通过了“防止和打击盗窃、非法挖掘和非法出口文化遗产”决议。这表明国际社会对于归还文物问题已有较为成熟的态度与行动。

大英博物馆是否应归还文物:一场文明与权益的对话

具体实践中,2005年,大英博物馆曾将一件来自埃及的石棺以租借形式归还给埃及政府,并在规定时间内送回英国进行展出;另外,在2016年7月,印度方面请求归还一件名为“Karnali Saptarishi”天文铜板,最终经过双方协商同意该文物暂时借出并保存于大英博物馆。这些案例体现了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争议的可能性。

# 五、归还不当获取的文化遗产面临的挑战

尽管有国际法的支持和部分国家的积极行动,但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困难与障碍:

大英博物馆是否应归还文物:一场文明与权益的对话

1. 政治因素:许多原属国出于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的考虑,对文物归还表示强烈诉求;而英国政府则认为这些文物已经融入了英国的历史与文化遗产之中。

2. 经济利益考量:大英博物馆作为全球顶级的文化机构之一,在藏品管理上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国际影响力。对于一些稀世珍宝而言,归还将影响到其市场价值和社会地位。

3. 技术障碍:在实际操作层面,如何确保文物安全运输、妥善保管以及展览展示等问题都需要细致的规划和安排。

大英博物馆是否应归还文物:一场文明与权益的对话

4. 公众认知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存在较大差异。某些原属国可能希望通过归还文物恢复历史尊严;而部分西方国家则倾向于维护自身文化影响力。

# 六、未来展望与建议

面对上述挑战,大英博物馆应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在尊重各国诉求的基础上加强合作:

大英博物馆是否应归还文物:一场文明与权益的对话

1. 建立对话机制:开展定期会晤与交流活动,充分听取原属国意见并寻找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同时可以考虑设立第三方机构来协助评估文物的价值与归属。

2. 完善归还程序: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确保文物安全返回、重新安放,并在必要时提供技术支援和人员培训等服务。例如,在2015年,大英博物馆就专门成立了“遗产与归还事务小组”以应对相关问题。

3. 加强学术研究:通过开展跨国界合作项目深化对于被盗或非法获取文物的研究工作;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鉴定准确性,为最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支持。

大英博物馆是否应归还文物:一场文明与权益的对话

4.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继续发挥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平台的作用,在归还不当获取的文化遗产的同时积极推广多元文化共存理念。例如,大英博物馆可以举办“借展”活动,邀请其他国家将本国精品文物临时展出;还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让全球观众在线上即可观赏到世界各地的珍贵藏品。

总之,“大英博物馆是否应归还文物”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场文明与权益之间的对话考验。只有当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并在未来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机制。